2025武漢的公辦衛生學校有:武漢市衛生學校、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院、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漢助產學校等公辦衛生學校。
一、2025武漢公辦衛生學校名單一覽表
序號 | 衛生學校名稱 | 衛生學校地區 | 衛生學校性質 |
1 | 武漢市衛生學校 | 武漢 | 公辦 |
2 |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 | 武漢 | 公辦 |
3 | 武漢大學醫學院 | 武漢 | 公辦 |
4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武漢 | 公辦 |
5 | 武漢助產學校 | 武漢 | 公辦 |
二、2025武漢公辦衛生學校簡介
1、武漢助產學校
武漢助產學校于1985年經國家批準設立,是專門培養護理、助產專業人才的一所衛生類省屬普通中專。2008年被省教育廳評定為辦學水平A級學校。
學校校址在武漢洪山區珞獅路322號,地處武漢中心市區,毗鄰二號線與三號線交匯處,東望華中農業大學,西倚武漢理工大與華中第一圖書城,北臨美麗南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校園綠樹如茵,環境優美。專業實驗室、學生公寓、室外運動場等教學、生活設施齊全。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管理體系完備,建校三十年來,向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衛生專業人才。
學校與武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等知名高校為長期聯合辦學合作單位,開設有專、本科銜接班,為中專生提供了不斷深造,提升學歷的快捷通道。
1、農業戶口學生和非農業戶口符合條件的學生中專學費全免;
2、特殊貧困家庭,符合規定條件,可享受國家資助2000元/年,共兩年;
3、學校每年定期向品學兼優學生頒發獎學金;
4、學校提供助學崗位,開展勤工儉學。
學校實行規范化半封閉管理,晚自習后禁止外出。專人全天值班巡查,電子安全監控設施覆蓋全校,科學管理,周到服務,確保學生專注于學習和人身財產安全。
我校與武漢市、省內各地市、及南方發達城市的數十家用人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凡符合條件的畢業生,由學校推薦到省內外各級醫院、醫療機構就業。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出臺,孕產婦不斷增加,許多醫療單位來校招聘學生,我校助產專業畢業生呈供不應求趨勢。
2、湖北中醫藥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優秀學校。2003年,原湖北中醫學院與原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醫學院。湖北藥檢高等專科學校成立于 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的湖北省立護士職業學校,是全國僅有的一所以藥學、醫學檢驗為主干學科的高等專科學校,在藥學及醫學檢驗領域具有一定特色與優勢。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準湖北中醫學院更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在半個世紀的高等中醫藥教育實踐中,湖北中醫藥大學立足湖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已形成“中醫中藥并舉,文理工管相融”的辦學格局。
學校辦學層次齊全,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生教育;辦學類型較為豐富,包括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學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學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海外留學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形成了“一主三輔”的辦學格局。
校本部現有教職工1200人,專任教師800人,擁有一批在全國中醫藥界知名專家教授。在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為51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3%;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15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9.5%。 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310人,其中教授103人。有博士生導師42人,碩士生導師(含臨床兼職教師)430人。
學校在黃家湖和曇華林兩個校區辦學,總占地面積1610畝(107.33公頃),生均104.5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42.5萬平方米,生均41.3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22.5萬平方米,生均21.8平方米。 黃家湖新校區是主校區,占地面積1410畝(94公頃),2004年3月啟動建設,2005年秋季啟用,2008年11月落成。新校區建設歷時4年,先后斥資8億元,校舍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道路綠化40萬平方米。
3、武漢大學醫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部(原湖北醫科大學)創辦于1943年,是湖北省唯一創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并延存發展的省屬重點高等學校,也是中國高等醫學院校中的老校(民國時期的22所醫科院校)之一。抗戰爆發后,湖北醫藥人才嚴重缺乏,形勢迫切需要恢復高等醫學教育,以便為流亡學生提供繼續就學的機會,為戰后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1941年冬,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應湖北省民政廳熱心于醫學教育人士的誠聘,在留德同學及原省立醫科大學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籌建醫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部坐倚珞珈山,環繞東湖水,綠樹成蔭,花香流溢,美輪美奐。
醫學部源于1943年成立的湖北省省立醫學院,先后更名為湖北醫學院(1953年)、湖北醫科大學(1993年)、武漢大學醫學部(2000年)。
醫學部含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HOPE護理學院、職業技術學院、A3實驗室;有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3所三甲附屬醫院,以及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有臨床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基礎醫學(五年制、八年制)、預防醫學、醫學檢驗學、藥學、護理學、全球健康等招生專業。目前,醫學部共有在校生6027人。其中,本科生2563人、七年制406人、八年制274人、碩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學生554人。
醫學部有一支教學、醫療、科研水平較高、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1125名教職工具有高級職稱,其中博士生導師203人。中科院院士1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千人計劃”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6人,湖北省“百人計劃”2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全國醫德楷模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中國醫師獎4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5人。
武漢大學醫學部有8個本科專業面向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海外華僑招生。武漢大學醫學部有3個一級學科和43個二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一級學科和21個二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國家重點學科。
醫學部已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近300多項,其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0年)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2003年)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1999年)2項。學部公開編輯出版的醫學刊物有《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心臟起博與心電生理雜志》、《微循環學雜志》、《醫學新知雜志》、《數理醫藥學雜志》、《卒中與神經疾病》、《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等。
4、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馳名中外的揚子江畔,雄偉壯觀的黃鶴樓南側,始建于 1939 年,前身為 “ 湖北省立武昌醫院護校 ” 。 1999 年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經省教育廳首次批準承辦高等職業教育, 2000 年新武漢大學成立后曾經更名為武漢大學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先后開辦護理、口腔醫學、口腔工藝技術、放射技術、醫學影像、藥學、藥劑、營養、康復醫學、護理美容等專業。其中,護理、口腔專業經省教育廳、省衛生廳評估認定為省級優秀專業。在校生 2000 余人。 長期開設專業為護理、口腔醫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有專任教師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占 3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 60%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曾在 2004 年省醫學職業教育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學院常年聘請武漢大學臨床學院的教授、副教授來校擔任臨床課教學,豐富了臨床教學內容,實踐性強,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馳名中外的揚子江畔,雄偉壯觀的黃鶴樓南側,始建于 1939 年。學院擁有規范配套的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教中心及校內閉路電視,教室均配備空調和多媒體教學系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學生公寓、食堂、多功能活動室等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1995 年開始承擔原湖北醫科大學高級護理專業的培養,向新加坡選送留學生 75 人。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先后開辟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華中科大同濟醫院、華中科大協和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等 20 余所三級甲等醫院為學院的實習基地。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國外境外相關院校進修、培訓和講學。學院與美國、日本等有關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多次邀請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芬蘭、香港等地專家來校講學和訪問。
衛校招生>衛校問答>湖北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3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