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內蒙古的助產護理學校有: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赤峰衛生學校、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等助產護理學校。
一、2025內蒙古助產護理學校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助產護理學校名稱 | 助產護理學校地區 | 助產護理學校地址 |
1 | 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 | 呼和浩特 |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回民果園西路 |
2 | 赤峰衛生學校 | 赤峰 | 長青街西段11號 |
3 | 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 | 鄂爾多斯 |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科技教育創業園 |
二、2025內蒙古助產護理學校簡介
1、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
該校始建于1959年,現已發展成為內蒙古西部區唯一一所使用蒙漢兩種語言文字授課且集中專、高職、專科、本科、留學生教育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近幾年,按照“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求生存”的辦學思路,廣泛地與區內外30多家院校合作辦學,面向全區及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山西等省區招生,使得學生規模始終保持在3500名以上,經濟效益保持在600萬元以上,總資產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了幾番。
建校以來已培養出各類衛生技術人才15000余名,其中蒙古族醫技人才近4000名。2003年取得了招收蒙古國留學生資質并開始招生,2004年成為省部級重點中專,2006年成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和國家級中等專業學校德育工作實驗基地,同年護理專業成為國家級緊缺人才實訓基地和自治區級精品專業點。2007年中等中醫專業被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僅有的十所自治區唯一一所指定舉辦學校,“社區護理”專業被衛生部和香港華夏基金會確定為項目單位,“綜合實驗樓”已被自治區發改委立項在建,2003年創辦附屬醫院,解決了教師的臨床實踐和學生的課間見習。2008年市政府劃撥土地333畝做為新校區建設用地,現建有綜合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服務樓、學生餐廳、會堂、附屬醫院、老年護理院共15棟辦學用房,總建筑面積96000㎡,圖書館藏書增到92000冊,現有電腦300臺、多媒體教室10個,電子閱覽室、語音教室各1個、實驗室32個、實驗設備1000多萬元、附屬醫院建筑面積12000多㎡,老年護理院5000多㎡,醫療設備1000多萬元;體育設施齊全,新建20000多㎡塑膠體育運動場地,總資產約3.5億元。
由于職業教育助學傾斜政策的吸引和高職高專聯辦院校的增加以及招生區域的逐漸擴展,目前學校生源大幅度回升,辦學效益不斷提高,辦學條件的整體改善為提升辦學層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職工隊伍構成情況:學校現有在崗職工198人,其中在編正式職工149人、內聘49人。職工中蒙古族占到43.6%。現有專任教師122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4人,高級講師48人,講師38人,研究生學歷教師9人,本科學歷教師135人,主任醫師5人,副主任醫師12人,雙師型教師38人。 現有在籍學生5520人,其中全日制中專生1308人,五年制高職生832人,成人本科生559人,成人專科生745人,聯辦中專學生2031人,蒙古國留學生45人。 學校設有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招生就業科、總務科、留學生部、職高部、附屬醫院等7個職能科室和文體、醫學基礎、臨床、蒙中醫、護理等5個教研室和實驗中心、圖書館等2個教學輔助科室。另外有市中心醫院、包頭一機醫院、二機醫院、蒙中醫院、烏海櫻花醫院、礦務局醫院以及各旗區醫院等20多所醫院做為固定實習基地,保證了學生的生產實習需要。
學校立足于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內部管理建設,創建了“合署辦公、滿負荷上崗、優勞優酬、多勞多酬”的內部管理運行機制和完善的考核制度與校內津貼分配制度,年人均校內津貼達14000元。按照“以培養實用衛生科技人才為主體,以附屬醫院、留學生教育、職高教育、高職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護理等校辦產業為補充,以社區護理、蒙醫與蒙藥,傳統中醫教育為特色,依托大學多層次辦學,面向社會多元化經營,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全校師生員工團結拼博、不斷創新,使學校的辦學優勢、辦學水平、辦學層次不斷提升,向著高等醫學專科學校的目標闊步向前邁進。
2、赤峰衛生學校
2007年自治區批準升格為中專學校后,翁牛特旗旗委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目前,赤峰衛生學校總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萬 平方米,有專業教室20間,全部為多媒體教室,每個多媒體教室均配備一臺投影機和手提電腦,可滿足學生課堂教學和操作訓練的需要。 赤峰衛生學校是在創建于1981年的“翁牛特旗衛生進修學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校1988年通過內蒙古教育廳、衛生廳聯合評估驗收批準擴建為“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將學校定名為“赤峰市烏丹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2007年1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全日制普通中等衛生專業學校,學校名稱確定為“赤峰衛生學校”,其主要職能是為赤峰市及周邊地區培養基層衛生護理人員和鄉村醫生。
生實驗室建設齊全,有解剖、病理、生理、生化、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臨床檢驗、微生物基礎實驗室、中藥標本室以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基護等護理實驗室、蒙醫蒙藥制劑示教室共計30間,并設有專門的標本室、模型室、示教室,每個實驗室均配有相應的準備室。
全校教職工154人,在編80人,聘用74人。多數都是中高級職稱人員。現在全校注冊學籍學生10706人,其中全日制大中專1106人、成人學歷教育 2804人、鄉村醫生學歷教育6796人。2013年學校招生創歷史新高,招生人數達到1068人,其中普通中專招生471人、五年制大專101人、成人 專本科錄取496人。2014年招生424人。
經過幾年發展,赤峰衛生學校已經形成了普通中專學歷教育、醫學職業對口升學教育、(3+2)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教育、醫學成人專本科學歷教育和衛生行業職業培訓等五個辦學層次。
3、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
自一九五九年創辦以來,春華秋實,四十余載,為全區乃至全國的部分地區培養各類中級醫護人才近萬名,特別是口腔、護理專業人才遍布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成為衛生戰線上的主力軍,為內蒙古自治區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學校得到了快速發展和長足進步,形成了“嚴謹務實、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1050萬元,其中教學實驗設備300萬元。學校建有教學實驗大樓、學生宿舍樓、辦公樓、學生食堂各一座,設有解剖實驗室、病理實驗室、微生物與免疫實驗室、藥理實驗室、生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等9個實驗室,口腔示教室、護理示教室、內科示教室、外科示教室、婦產科示教室、兒科示教室等6個示教室,設有閱覽室、階梯教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各一個。圖書館藏書近萬冊,并裝備有電子閱覽室1個,配有中國健康知識倉庫(CHKD)電子材料。
學校現有教職工141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6名,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中,98%以上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高級講師28名,中級講師41名,助理講師22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5名。自2000年至2005年,教師先后發表論文140余篇,參與編寫著作9部,完成科研成果2項。
學校自開辦以來,先后設有口腔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醫學、婦幼醫學、助產醫學、全科醫學、公共衛生醫士、財會統計、影像學等九個專業。近年來,學校不斷在改革中求生存、求發展,在辦好普通中等衛生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積極推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先后與內蒙古電視大學、吉林大學、內蒙古醫學院聯合辦學,開展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大專)和高等職業教育(高職),并兼掛了呼和浩特市衛生干部培訓中心的牌子。目前,學校開設專業——中專階段有口腔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醫學、全科醫學四個專業,高職階段有口腔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醫學、臨床醫學四個專業,各級各類在校生共1800余人,擁有良好的社會辦學聲譽。
學校設有校紀檢辦公室、黨務辦公室、校工會、校團委、行政辦公室、人事勞資科、財務科、總務科、學生科、醫學教研室、教務科、口腔門診部、伙食科、保衛科等十四個科室。其中,口腔門診部在呼和浩特市享譽二十余年,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可提供各種優良的服務,開展各種口腔醫學業務的同時能積極為教學服務。
學校全面實行目標化管理,對學生采取半封閉式管理,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學生食堂實行IC卡售飯。同時以培養“四有新人”為宗旨,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對精神文明建設常抓不懈。一九九一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二○○一年被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評為“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一九九八年——二○○○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衛生局委員會評為紅旗黨支部、一九九八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員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稱號、一九九七——二○○四年連續八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衛生局委員會、呼和浩特市衛生局評為目標管理優秀單位。
自治區首府為我校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銳意改革、緊抓機遇、開拓進取、為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實現學校的早日騰飛而努力奮斗。
衛校招生>衛校焦點>內蒙古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3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