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合肥的康復治療學校有:安徽紅十字會衛生學校、安徽中醫藥大學等康復治療學校。
一、2025合肥康復治療學校名單一覽表
序號 | 康復治療學校名稱 | 康復治療學校地區 | 康復治療學校地址 |
1 | 安徽紅十字會衛生學校 | 合肥 | 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寨南路1085號 |
2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合肥 | 安徽,合肥 |
二、2025合肥康復治療學校簡介
1、安徽中醫藥大學
安徽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9年,其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安徽省中醫進修班(學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安徽中醫學院,郭沫若先生題寫校名。1970年,安徽中醫學院并入安徽醫學院。1975年,國家教育部批準恢復安徽中醫學院。2000年,安徽省醫藥學校并入安徽中醫學院。2011年,省政府批準在安徽中醫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醫學院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 學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單位。2005年以良好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中醫學專業試點認證。少荃湖新校區建設被列入安徽省“861”計劃,201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1171畝,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個校區。東校區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號,西校區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號,少荃湖校區坐落于前江路。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015萬元。圖書館藏書173萬冊(其中紙質圖書92.02萬冊),古籍部珍藏古籍線裝書3.3萬冊,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中藥標本中心儲藏了11萬份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是全國醫藥院校珍藏標本最豐富的標本館。新安醫學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349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985人)。現有13個二級學院(部)、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工2500多人(含兩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500余人。 國醫大師1人,皖江學者·講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33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5人、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8人;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項目指導老師26人。有來自國內外的56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我校客座教授。 學校現有21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5個,11個專業列入一本招生),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生聯合培養基地。 有1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1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7個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23個安徽省中醫藥重點專科。
2、安徽紅十字會衛生學校
安徽紅十字會衛生學校成立于1988年,經安徽省教育廳、衛生廳聯合批準設立,隸屬于安徽省紅十字會,是全國紅十字會系統惟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專衛生類學校。2008年與安徽三聯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辦學,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得到了改善。學校位于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寨南路1085號,校園樓宇林立,花團錦簇,綠樹蔥蘢,環境優雅,是理想的讀書治學之地。
學校占地6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現有基礎機能實驗室(含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實驗室)、形態實驗室(含組織胚胎學、醫學生物學、微免學等實驗室)、基礎護理示教室、模擬病房、專科護理(內、外、婦、兒)、急救護理等15個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圖書閱覽室等教學場所。
現有臨床、基礎護理、醫學基礎及普通(文化)四個專業學科教研室,開設護理、助產、藥學三個專業。學校師資隊伍大部分具有教授、講師職稱,他們學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管理,擁有一批長期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隊伍,每班均配有一名專職班主任,負責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及生活管理。
建校20多年來,始終堅持以“人道、奉獻、博愛”的理念辦學,把傳播紅十字知識和文化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將紅十字文化有機地融入到學生德育教育體系中。目前學校經安徽省紅十字會批準已建有自己的紅十字會組織,在安徽省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公益活動,成立學生志愿者協會,開展艾滋病預防、紅十字知識傳播、募捐義診等各類活動。整個校園充斥著濃厚的紅十字文化氛圍,紅十字知識深入每一位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心中。 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美譽度,培養的人才深受基層衛生單位的歡迎。國家紅十字總會、安徽省紅十字會都對學校寄予厚望,希望學校辦大、辦好,今后不僅為安徽省的衛生事業、紅十字會事業做出貢獻,更可以為全國紅十字會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衛校招生>衛校焦點>安徽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3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