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寧夏醫科大學開設的專業有:護理、口腔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
一、2025寧夏醫科大學開設的專業一覽表
序號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1 | 寧夏醫科大學 | 護理 |
2 | 寧夏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3 | 寧夏醫科大學 | 臨床醫學 |
4 | 寧夏醫科大學 | 醫學檢驗 |
5 | 寧夏醫科大學 | 醫學影像 |
二、2025寧夏醫科大學開設的專業詳細介紹
1、護理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的高級護理師。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解剖學、生物化學、醫學與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臨床營養學。
2、口腔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口腔醫療工作必須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從事口腔醫學專業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口腔醫學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課程同臨床醫學專業,專業課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影像診斷學、口腔預防保健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等。
3、臨床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實驗室及防疫部門從事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并能開展醫學檢驗項目咨詢,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檢驗醫學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理學、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學、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等。
4、醫學檢驗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面向21世紀,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醫學檢驗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醫學檢驗工作,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臨床醫學檢驗學醫師。
主要課程: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核醫學與放射防護、診斷學基礎、外科學、內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穿刺及脫落細胞學、法醫學與檢驗、臨床免疫學與檢驗等。
5、醫學影像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和醫學成像技術、臨床醫學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學基礎、人體解剖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臨床放射技術、放射診斷學、超聲診斷學、放射治療學、介入性放射學等。
三、寧夏醫科大學簡介
寧夏醫科大學位于美麗的塞上湖城銀川市。學校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同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并入寧夏大學,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 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4年,寧夏師范學院醫學院整體移交寧夏醫科大學,至此,學校成為寧夏唯一開展醫學高等教育的高校。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中醫學院(回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研究生院、檢驗學 院、國際教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國防教育中心)、外國語教學部、高等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17個教學機構,11個教輔科研機構。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大學醫院系統,有12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2所,直屬附屬專科醫院3所),14所教學醫院,120余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分布于寧夏各地市及北京、上海、重慶、山東、遼寧、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等省市區。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7000余人(含直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84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534人,博士學位教師占32%。教師中有雙聘院士1人,研究生導師47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4名)。 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42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9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二、三層次人選1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自治區“313”人才21人,入選自治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7人,教育部新世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4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7人。
截至2013年,學校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學位點,并承擔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有中醫溫病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肝膽病學、中醫診斷學、推拿學、回醫學、回藥學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9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截至2013年,學校在脊柱結核、地方包蟲病研究、生殖遺傳、顱腦疾患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2006-2013年,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432 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94項,并且在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自治區重大項目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并首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國家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高發疾病防治事宜技術研究及示范》的研究工作。 其中2011年-2013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657項,其中國家科研項目109項(包括“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2項,“973”項目1項),科研經費達7223.2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3項(其中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衛校招生>衛校有哪些專業>寧夏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3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