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內蒙古排名前六的衛生學校有: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包頭醫學院、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內蒙古醫科大學、赤峰衛生學校、包頭衛生學校。
一、2025內蒙古排名前六的衛生學校一覽表
排名 | 衛生學校名稱 | 衛生學校地址 |
1 | 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新區職教園區 |
2 | 包頭醫學院 | 內蒙古包頭 |
3 | 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 |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回民果園西路 |
4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開發區 |
5 | 赤峰衛生學校 | 長青街西段11號 |
6 | 包頭衛生學校 | 包頭市青山區康樂小區 |
注:以上衛生學校排名是邦博爾衛校網根據網友在本網的關注度進行排名,僅供參考
二、2025內蒙古排名前六的衛生學校簡介
1、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烏蘭察布市集寧新區,交通便利,環境怡人。其前身是在1959年建立的烏蘭察布市衛生學校基礎上,經國家教育部2009年3月(教發函(2009)66號)批準升格的全自治區唯一的一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從2009年9月起,已按照自治區教育廳核定的專科招生計劃獨立招收各類專科學生。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以全日制普通專科教育為主體,五年制高職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為補充,兼顧中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由校本部和附屬醫院兩部分組成。校本部占地680畝,一期建筑面積8.19萬平方米。各類實驗室75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42萬元。館藏圖書14.5萬余冊。包括多媒體教室在內的各類教室100個,固定資產達2.48億元。目前,學校在校生總數3800多人。
隨著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學校師資隊伍數量逐步增加,結構逐步優化,質量穩步提高。學校擁有專兼職教師175人,其中專任教師153人,先后培養引進碩士研究生29人,占專任教師比例達18.95%。副高職稱以上專業技術職務96人,占專任教師比例達74.4%,雙師型教師58名,占專任教師比例45%。
專科開設的專業有10個:分別是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助產專業、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藥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中醫專業、蒙醫專業、康復技術、眼視光技術。其中護理專業為學校的主要專業,蒙醫專業為學校的特色專業。
學校按照打品牌、創特色的專業建設要求,前瞻調研區域產業結構和社會需求變化趨勢,以專業教學團隊和“雙師”型隊伍建設為基礎,以實驗實訓和基地建設為依托,以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為核心,以建立質量等次標準和實行評估制度為推手,優化專科專業設置,提高專業質量、水平和品質。打造品牌特色專業,“十二五”期間,力爭建設兩個自治區級品牌特色專業。積極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推進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兩條線管理模式,大力推動現代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應用,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附屬醫院是隸屬學校的一所集教學、臨床、科研為一體的二級醫院,是烏蘭察布市醫療保險、公費醫療、城鎮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醫院占地面積41.5畝,建筑面積13200平方米。醫院現有職工269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37名,中級職稱30名。床位240張,固定資產7000萬元。醫院現有骨科、燒傷、內科、婦產科、普外科、五官科等23個臨床、醫技科室,其中骨外科、燒傷科、婦產科為領先學科,在全市醫療機構中享有盛譽。
2、包頭醫學院
包頭醫學院位于內蒙古包頭市,是一所以醫學為主,集理學、管理學、法學、文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高等醫藥院校。學校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較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之一。2003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原包頭醫學院、原包頭鋼鐵學院和原包頭師范學院合并組建內蒙古科技大學。
學校現有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預防醫學,5個“自治區品牌專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麻醉學和護理學(高職),消化內科學、腎臟內科學為自治區領先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急診急救醫學、心血管病內科學、風濕病與自體免疫學、神經外科學等9個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目前有各類在校生15000多名,其中碩士研究生383名。已形成集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為一體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
有1萬多平方米的體育館及近5萬平方米的室外運動場。學校公共服務體系日臻完善,學校正在建設數字化網絡校園。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建成多個教學實驗中心,現有自治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
學校現占地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有2.5萬平方米的主教學樓,4萬平方米的實驗樓,有2萬多平方米的圖書館,館藏圖書64萬余冊。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學院已建成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較完整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設有研究生學院、臨床學院、基礎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技術學院、口腔學院、麻醉學院、藥學院、法醫學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外國語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體育部、職業技術學院等16個教學單位,有8所附屬醫院、35所臨床教學實習醫院、15所自治區全科醫學臨床及社區培訓基地、34所公共衛生教學基地、8所藥學、10所法醫學專業教學基地。
3、呼和浩特市衛生學校
自一九五九年創辦以來,春華秋實,四十余載,為全區乃至全國的部分地區培養各類中級醫護人才近萬名,特別是口腔、護理專業人才遍布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成為衛生戰線上的主力軍,為內蒙古自治區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學校得到了快速發展和長足進步,形成了“嚴謹務實、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校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00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1050萬元,其中教學實驗設備300萬元。學校建有教學實驗大樓、學生宿舍樓、辦公樓、學生食堂各一座,設有解剖實驗室、病理實驗室、微生物與免疫實驗室、藥理實驗室、生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等9個實驗室,口腔示教室、護理示教室、內科示教室、外科示教室、婦產科示教室、兒科示教室等6個示教室,設有閱覽室、階梯教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各一個。圖書館藏書近萬冊,并裝備有電子閱覽室1個,配有中國健康知識倉庫(CHKD)電子材料。
學校現有教職工141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6名,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中,98%以上持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高級講師28名,中級講師41名,助理講師22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5名。自2000年至2005年,教師先后發表論文140余篇,參與編寫著作9部,完成科研成果2項。
學校自開辦以來,先后設有口腔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醫學、婦幼醫學、助產醫學、全科醫學、公共衛生醫士、財會統計、影像學等九個專業。近年來,學校不斷在改革中求生存、求發展,在辦好普通中等衛生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積極推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模式,先后與內蒙古電視大學、吉林大學、內蒙古醫學院聯合辦學,開展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大專)和高等職業教育(高職),并兼掛了呼和浩特市衛生干部培訓中心的牌子。目前,學校開設專業——中專階段有口腔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醫學、全科醫學四個專業,高職階段有口腔醫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醫學、臨床醫學四個專業,各級各類在校生共1800余人,擁有良好的社會辦學聲譽。
學校設有校紀檢辦公室、黨務辦公室、校工會、校團委、行政辦公室、人事勞資科、財務科、總務科、學生科、醫學教研室、教務科、口腔門診部、伙食科、保衛科等十四個科室。其中,口腔門診部在呼和浩特市享譽二十余年,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可提供各種優良的服務,開展各種口腔醫學業務的同時能積極為教學服務。
學校全面實行目標化管理,對學生采取半封閉式管理,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學生食堂實行IC卡售飯。同時以培養“四有新人”為宗旨,對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對精神文明建設常抓不懈。一九九一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二○○一年被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評為“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一九九八年——二○○○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衛生局委員會評為紅旗黨支部、一九九八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員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稱號、一九九七——二○○四年連續八年被中共呼和浩特市衛生局委員會、呼和浩特市衛生局評為目標管理優秀單位。
自治區首府為我校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銳意改革、緊抓機遇、開拓進取、為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實現學校的早日騰飛而努力奮斗。
4、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醫學為主,集理學、管理學、工學、文學于一體的多科性高等醫藥院校,也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學校成立于1956年,原名內蒙古醫學院,是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醫學院校之一,當時隸屬于國家衛生部,1958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理。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內蒙古醫科大學。 2017年10月,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教育部、自治區人民政府三方聯合簽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關于共建內蒙古醫科大學的意見》,標志著學校正式進入全國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金山校區、新華校區、錫林校區三個教學園區,總占地面積123014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53591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5343.22萬元,各類圖書文獻105萬冊(種);設有16個教學單位,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臨床醫學院,開設30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926人,全日制在校生14715人。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專任教師926人。其中,教授22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85人,碩士學位人員50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為74.41%。有碩士生導師513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3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5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72人次,自治區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9人,自治區杰出人才6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團隊22個、自治區草原英才47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自治區師德標兵1人,自治區教學名師11人,自治區優秀教師8人,自治區教壇新秀8人,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9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截至2017年4月,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藥學院、中醫學院、蒙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自治區衛生政策研究所)、外國語學院、計算機信息學院、護理學院(衛生技術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教學部、體育教學部、研究生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16個教學單位,有3所直屬附屬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8所臨床醫學院,開設30個本科專業。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13個自治區品牌專業,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2個;40門自治區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在區內外設有54個其它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截至2017年4月,學校有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有1個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5個自治區重點學科,2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6個自治區臨床醫學領先學科,7個自治區臨床醫學重點學科;有6個碩士一級學科、4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根據2017年美國科技信息所(ISI)的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數據顯示,學校臨床醫學學科成為進入ESI前1%的學科。
5、赤峰衛生學校
2007年自治區批準升格為中專學校后,翁牛特旗旗委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目前,赤峰衛生學校總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萬 平方米,有專業教室20間,全部為多媒體教室,每個多媒體教室均配備一臺投影機和手提電腦,可滿足學生課堂教學和操作訓練的需要。 赤峰衛生學校是在創建于1981年的“翁牛特旗衛生進修學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校1988年通過內蒙古教育廳、衛生廳聯合評估驗收批準擴建為“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將學校定名為“赤峰市烏丹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2007年1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全日制普通中等衛生專業學校,學校名稱確定為“赤峰衛生學校”,其主要職能是為赤峰市及周邊地區培養基層衛生護理人員和鄉村醫生。
生實驗室建設齊全,有解剖、病理、生理、生化、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臨床檢驗、微生物基礎實驗室、中藥標本室以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基護等護理實驗室、蒙醫蒙藥制劑示教室共計30間,并設有專門的標本室、模型室、示教室,每個實驗室均配有相應的準備室。
全校教職工154人,在編80人,聘用74人。多數都是中高級職稱人員。現在全校注冊學籍學生10706人,其中全日制大中專1106人、成人學歷教育 2804人、鄉村醫生學歷教育6796人。2013年學校招生創歷史新高,招生人數達到1068人,其中普通中專招生471人、五年制大專101人、成人 專本科錄取496人。2014年招生424人。
經過幾年發展,赤峰衛生學校已經形成了普通中專學歷教育、醫學職業對口升學教育、(3+2)初中起點五年制大專教育、醫學成人專本科學歷教育和衛生行業職業培訓等五個辦學層次。
6、包頭衛生學校
學校在辦學理念上解放思想,與量俱進,形成了“招生——培養——就業“全方位的辦學模式。學校招生范圍廣,辦學規模大,2006年在校生達2500余人。2003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原包頭醫學院、原包頭鋼鐵學院和原包頭師范學院合并組建內蒙古科技大學,繼與包頭醫學院聯合辦學,并掛牌為內蒙古科技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分院后,學校又先后與內蒙古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包頭函授站)、張家口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校外學習中心)、寧夏醫科大學(函授站)、河北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高等醫學院聯合辦學,充公依托高校優勢,構筑了大、中專并舉,全日制與網絡教育并存的教包頭衛校操場、實驗樓育立交橋,使在校學生通過成考、高職考試及優秀畢業生的推薦渠道,可以選擇連讀、續讀、套讀等方式、獲得大專以上學歷,這種教育直通車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及家長的贊許。
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新增設的專業均為市場急需人才,有著較好的就業前景;特別是今年經自治區教育廳的批準,與河北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首次招收”3+2“五年連讀高職班,招收對象為應、往屆初中畢業學,通過中考擇優錄取。畢業后發國家隨認學歷的大專畢業證書及人事廳簽發的就業報到證,為地方學生開辟的求學、就業的新途徑。學校為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專設招生就業指導科,對入學新生選擇專業及畢業生的就業進行相關反指導服務,并與自治區內外多家衛生醫藥單位建立了用人協作關系;每年一度的就業洽談會為每一位畢業生提供多個就業崗位供其選擇,就業率高達90%以上。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重大改革和良好的用人市場的形成,醫療衛生人才必將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從建校初的3個專業發展到現在28個專業,學校在校生2600人,常設專業有護理、口腔工藝技術、藥劑、助產、中藥、康復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和醫學檢驗技術10余個,其中醫學影像學、護理學等專業已成為自治區重點專業和精品專業,培養出近兩萬名各級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為包頭市乃至自治區的醫學教育事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適應國家大力發包頭衛校展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于2009年3月正式并入包頭醫學院,在保留包頭市衛生學校牌子的同時,另掛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牌子。包頭衛生學校在繼續開辦中職教育的同時,積極發展聯合辦學3+2高職高專教育,建成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包頭醫學院已于包頭師范學院包頭鋼鐵學院合并為內蒙古科技大學,作為醫學院建制內的二級學院,是一個面向職教、服務職教,集培養、培訓、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綜合性教學科研實體。
在未來學院的辦學過程中,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歷教育為主,兼辦非學歷教育,以職前教育為主,兼辦職后培訓,采用教育與生產相結合,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模式,為地方培養專業理論知識扎實、職業技能熟練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
衛校招生>衛校焦點>內蒙古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3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