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遼寧排名前六的公辦衛生學校有:大連鐵路衛生學校、鐵嶺衛生職業學院、沈陽醫學院、大連醫科大學、朝陽市衛生學校、中國醫科大學。
一、2025遼寧排名前六的公辦衛生學校一覽表
排名 | 衛生學校名稱 | 衛生學校性質 | 衛生學校地址 |
1 | 大連鐵路衛生學校 | 公辦 | 大連魯迅路與世紀街交匯處附近 |
2 |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 公辦 | 遼寧省鐵嶺市凡河新區鐘山路21號 |
3 | 沈陽醫學院 | 公辦 | 遼寧省沈陽市黃河北大街146號 |
4 | 大連醫科大學 | 公辦 | 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旅順南路西段9號 |
5 | 朝陽市衛生學校 | 公辦 | 朝陽市雙塔區 |
6 | 中國醫科大學 | 公辦 |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北二馬路92號 |
注:以上公辦衛生學校排名是邦博爾衛校網根據網友在本網的關注度進行排名,僅供參考
二、2025遼寧排名前六的公辦衛生學校簡介
1、大連鐵路衛生學校
大連鐵路衛生學校是鐵道部屬一所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學校始建于1950年,現位于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魯迅路24號。現在籍學生1058人,教職工206人,其中高級講師30人,講師55人。學校建筑面積56000平米,有條件優良、設備先進的實驗室;模擬醫院環境的演練基地;標準的體育館;寬敞清潔的食堂;藏書9萬余冊的圖書館。學校辦學條件優越、管理規范、教學質量高,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醫院的好評。40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衛生技術人才15000余人,現已成為各醫院的骨干技術力量。大連鐵路衛生學校——鐵路白衣天使的搖籃。
50多年來學校以“崇尚醫德、治學嚴謹、管理嚴格”而聞名,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合格+特長”的衛生保健技術人員的辦學指導思想,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兩萬名優秀畢業生,桃李遍及全國各地,畢業生就業率為100%,被遼寧省人事廳授予“遼寧省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合格+特長”的衛生保健技術人才為目標。強化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使每位學生都獲得成功。
學校擁有一支素質優良、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共有專任教師80人,雙師型教師27人,擁有碩士學位教師7人,在讀碩士學位教師6人,他們在教學和科研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學校教學設施齊備,性能先進。計算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設備精良,數量充足。共有實驗、實訓室29個,各種實驗實訓設備1400余(件)。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實驗實訓掌握專業技能,完全適應現場工作需要。
2、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是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專科學校。
學院位于擁有北方水城之稱的鐵嶺凡河新城教育園區,背靠蓮花湖濕地公園,毗鄰風景秀美的鳳冠山,校區占地面積10.8萬平方米,校內建有護理、藥學、醫學基礎、語音訓練、計算機實訓等9個總面積1.65萬平方米的實驗、實訓中心,教學用計算機506臺,互聯網和校園網覆蓋全部教學和管理部門,基本完成數字化校園建設,建有設備齊全的多媒體教室14間,教、學、做一體化教室18間,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624.88萬元,另外還有66家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醫院和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確保學生實習和實訓的需求,學院建有6540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8.8萬冊。學院現有教職工471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126人;雙師素質教師46人,此外聘請68位臨床一線專家和企業大師作為兼職教師。
學院確定了以高職教育為主體的辦學層次定位,現設有護理系、口腔醫學技術系、醫學檢驗技術系、康復治療技術系、醫學營養系、藥學系以及醫學基礎部、公共基礎部、思政部、涉外培訓部、中專部六系五部。開設護理(普通護理、婦幼保健、社區護理、涉外護理)、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技術、醫學營養、中藥制藥技術、醫療美容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醫學影像技術、公共衛生管理12個專業,學制三年。
學院在完善硬件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注重知識、技能、素質協調發展,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推進各項改革,堅持依法從嚴治校,建立健全了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規范管理,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規模日益擴大,建校40多年來,已培養出2萬多名合格的衛生技術人才。2014年,我院將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安徽、廣東、重慶、四川、云南、甘肅、寧夏等12個省、自治區招生。
學院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的辦學思想指導下,構建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確立了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醫藥衛生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在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學院注重加強就業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積極開拓就業市場,提高就業指導與服務水平,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與合作,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建立畢業生聯系制度,實施跟蹤服務,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五年達90%以上,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辦學口碑。
學院秉承“天道酬勤、人道扶康”的校訓,形成了“厚德強技、和諧向上”的良好校風,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實力和水平逐步提高,辦學規模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示范單位、全國創建“平安校園”示范學校、遼寧省衛生人員培訓工作先進單位、鐵嶺市名校、市師德示范校等多項榮譽。
面對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應用為主,求真創新”的辦學理念,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為辦好人民滿意的衛生職業教育、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醫藥衛生技術人才而努力奮斗!
3、沈陽醫學院
沈陽醫學院(Shenyang Medical College)簡稱“沈醫”,位于沈陽北部大學城,是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創建于1949年。2007年榮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09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截至2013年底,學院占地面積44.6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8億元。設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臨床學院、護理學院等13個教學單位、26所教學醫院和149個實習基地。
沈陽醫學院始建于1949年,是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建校65年來,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現已形成集本科、高職專科和繼續教育為一體的多層次辦學體系,先后培養了4萬余名德才兼備的醫療衛生人才,為國家衛生事業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3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3年10月,通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
學校占地面積44.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3.8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圖書館藏書96萬余冊,中外文期刊2232種。設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口腔醫學院、醫學應用技術學院、臨床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13個教學單位,2所直屬附屬醫院和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50個教學醫院和實習基地。
現有教職員工4220人,正高級職稱336人,副高級職稱518人,其中校本部638人,正高級職稱81人,副高級職稱11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70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教師總數85.1%,聘請國內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70余人。面向全國招生,招生范圍為吉林、內蒙古、山東、江蘇、重慶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現有本、專科在校生8666人。畢業生醫學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4、大連醫科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創建于1947年,前身為關東醫學院。1949年關東醫學院并入大連大學,更名大連大學醫學院。
1950年撤消大連大學建制,大連醫學院獨立。1969年大連醫學院舉校南遷貴州省遵義市,建立遵義醫學院。1978年學校在大連醫學院原址復辦,仍稱大連醫學院。1994年學校更名為大連醫科大學。學校已發展成為以醫學為主,文學、理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發展的醫科大學,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建設高校、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截止到2014年4月學校有博士、碩士研究生4100余人,本專科生9300余人,教職工及醫護人員7500余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導師近1100人;設有23個普通本科專業,學校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
截止到2014年4月,學校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7500余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導師近1100人。學校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入選者1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1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
5、朝陽市衛生學校
朝陽市衛生學校坐落于遼寧西部凌河之畔、鳳凰山下、三燕古都——遼寧省朝陽市,是一所具有55年建校歷史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專業設置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辦學形式多樣,具有一流的現代化教學和實驗實訓條件。校園環境優美,生活設施優良。畢業生遍及全國各地,有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醫藥衛生行業的骨干力量。
學校專業設置齊全,設有護理、英語護理、中西醫結合、助產、醫學影像診斷、醫學檢驗、衛生保健、保健護理、針灸推拿、藥劑、口腔工藝技術等專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38人,其中高級職稱86人,中級職稱41人。教師全部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3人,在讀研究生7人。已建立起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梯次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學校設有24個教研室、一個實驗中心,一個信息中心。學校實驗設備、設施完善,總價值達728.6萬元,實驗中心專門負責實驗教學的管理,設24個專業實驗室,實驗課開出率達100%。
6、中國醫科大學
中國醫大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院校,其前身為1931年11月創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學校是唯一以學校名義走完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全程并在長征中繼續辦學的院校,也是中國最早進行西醫學學院式教育的醫學高校之一。1940年9月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2000年由原衛生部直屬劃為省部共建。
截至2016年1月,中國醫大擁有教授708人,副教授1008人,研究生指導教師1012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533人。學校全日制在校生14145人,其中博士生1517人,碩士生4393人,普通本專科生8105人,外國留學生730人。學校總占地面積137.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70.28萬平方米;該校已有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的學術影響力進入ESI排名世界前1% 。
中國醫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學校名義走完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全程并在長征中繼續辦學的院校,是我國最早進行西醫學學院式教育的醫學高校之一。其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1年11月創建于江西瑞金。1940年9月在延安,經毛澤東同志提議,中共中央批準,學校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1948年11月,在沈陽合并了原國立沈陽醫學院(前身為滿州醫科大學,1911年由日本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建立)和原私立遼寧醫學院(前身為盛京醫科大學,1883年由英國蘇格蘭教會建立)。中國醫科大學是衛生部原部屬高等醫學院校,2000年改為省部共建學校。
中國醫科大學建校至今,共培養了8萬多名高級醫學專門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國家衛生管理的著名領導干部和醫學界的著名專家學者。據不完全統計,擔任副部級以上職務百余位,衛生部正、副部長9位,將軍4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4位。
學校設有29個院、系、部。在醫學、教育學、理學、工學、哲學和管理學等6學科門類擁有學位授予權;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等6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56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7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內科學(呼吸系病)、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普外)、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40個;“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9個;博士后流動站6個;本科專業16個。
國家級教學項目有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1項,臨床醫學拔尖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1項,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精品課程11門,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教學團隊2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精品教材2本,“十二五”規劃教材11本;省級教學項目有示范性專業7個,品牌專業1個,本科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重點支持專業1個,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精品課程4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5門,精品資源共享課13門,教學團隊10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實踐教育基地(校外)2個,實踐模擬教育基地1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1個,精品教材8本,“十二五”規劃教材4本。
有國家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3個,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臺2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5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5個,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遼寧省研究中心3個,遼寧省轉化醫學研究中心13個;有遼寧省醫療中心37個。學校附屬3所綜合性醫院和1所專科性醫院,開放床位9295張,牙科綜合治療椅169張。
學校在職教職工1392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4.2%,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講座教授1人,在職的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60人,遼寧省領軍人才4人次,遼寧特聘教授16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8人次。教授級687人,副教授級945人,研究生指導教師1056人,其中博士生指導教師503人。在校各類學生57799人,全日制在校生15091人,其中博士生1187人,碩士生4117(含七年制)人,普通本專科生8629人,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585人,附設衛生學校學生573人。
教師中在中華醫學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中擔任常委(常務理事)以上者65人,其中擔任主任委員者13人(含候任主任委員和名譽主任委員),擔任副主任委員者18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其中副主任委員3人;有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1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6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3個,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級5人、衛生部14人次、省級7人次,遼寧省高等學校學科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18人,遼寧省普通高校專業帶頭人5人,遼寧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64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05人、千人層次88人。
衛校招生>衛校焦點>遼寧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3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