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部口腔醫學專業專業介紹:
口腔醫學專業介紹及培養目標
五年制口腔醫學專業教育強調“加強基礎,注重素質,整體優化,面向臨床”的培養模式。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具備人文素養,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操作技能,能完成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預防工作的口腔醫學臨床醫師。
口腔醫學專業主要課程設置
(1)普通基礎課: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應用和政治理論課等;
(2)醫學基礎課:系統解剖學、生物化學、口腔醫學導論、口腔應用解剖學、醫學遺傳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等;
(3)臨床醫學課程: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
(4)口腔醫學課程:口腔生物學、口腔藥物學、口腔材料學、口腔設備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黏膜病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正畸學、預防口腔醫學、口腔種植學等。
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特色
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工作,五年制學生的人才培養形成了以下特色:所有高層次專家均參與教學工作,包括理論基礎課授課、高職帶教及督導;明確“以勝任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重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專設“早期接觸科研項目”并給與經費支持;在國內口腔專科醫院首批成立“口腔醫學人文執業技能教學組”并已開始授課;注重學生的對外交流,學院專門設立了交流項目,并給以一定的經費支持。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大學醫學部簡介
北京大學醫學部(PUHSC),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1] 2000年4月3日,原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大學。 2000年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醫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學科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等六大門類,專業齊全,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實行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分為五年制和八年制兩種。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4] ,是中國最重要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和高級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
北京大學醫學部辦學條件
截至2017年3月,北醫設有6個學院(部):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公共教學部、眼視光學院,8家附屬醫院和13家教學醫院。
北醫設有10個本科專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英語(生物醫學英語方向)、醫學實驗學、醫學檢驗學、口腔醫學技術;1個專科專業:護理學 。
北京大學醫學部師資力量
截至2012年12月,北醫擁有大批國際、國內知名的醫學教育、研究、臨床方面的專家,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683人,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4人,“青年千人計劃”3人,“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博士生導師487人,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71人 。據2015年1月官網顯示,北醫共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5人、講座教授5人 。
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交流
截至2012年12月,北醫已與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有40余所為北醫戰略合作伙伴,如密歇根大學、杜克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愛默里大學、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等。建立了多個中外合作中心,設立了近22個學生交流活動項目,和15所協議學校建立了MD-PhD項目,設立了10余項國際學生交流獎學金項目,搭建起國際醫學教育資源共享的平臺 。
2014年,醫學部與海外醫學院校簽署11項合作交流協議,在科研合作、人員互換、資源共享等方面進一步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空間,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德國烏爾姆大學分別成立“北京大學醫學部—曼徹斯特學術醫學中心醫學遺傳聯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醫學部-烏爾姆大學神經科學聯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醫學部-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轉化醫學與臨床研究聯合研究所第四屆聯合研討會舉辦,雙方繼續在重點領域開展實質性科研合作,并已取得初步合作成果。醫學部成功舉辦北京大學醫學論壇、《柳葉刀》中國專輯發布會、北京大學醫學部-烏爾姆大學第一屆神經科學聯合研討會等。
2014年醫學部共開展27個臨床學生互換和醫學生交流項目,累計共派出95名學生到海外合作院校參加臨床實習、見習和暑期學校等項目;同時,醫學部共接收海外合作院校的到訪臨床見習和交流學生138名 。
以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口腔醫學專業專業介紹”由邦博爾衛校整理,僅供參考。
衛校招生>衛校有哪些專業>北京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4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