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長春排名前二的公辦衛生學校有: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長春中醫藥大學。
一、2025長春排名前二的公辦衛生學校一覽表
排名 | 衛生學校名稱 | 衛生學校性質 |
1 |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公辦院校 |
2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公辦院校 |
注:以上公辦衛生學校排名是邦博爾衛校網根據網友在本網的關注度進行排名,僅供參考
二、2025長春排名前二的公辦衛生學校簡介
1、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簡介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座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始建于1936年,1993年經教育部批準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學校與長春市職工醫科大學合并,2007年與長春市直機關業余大學合并,組成新的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47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學校實行校、系兩級管理,現有教職工504名,專業技術人員335人。1978年至1992年,學校開辦了臨床醫學、藥學專業本科教育;1994年至今,開辦了臨床醫學、護理、藥學的成人本科教育。目前,學校開設臨床醫學、中醫學、口腔醫學、針灸推拿、中西醫結合、衛生監督、醫學文秘、衛生信息管理、醫學營養、醫學影像技術、醫療美容技術、眼視光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護理、助產、涉外護理、藥學、藥物制劑技術、中藥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藥品經營與管理、生物技術及應用共24個專業。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招生地域
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高專學生6036人,成人本科學生1875人。畢業生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就業率連續多年位于省內前列。學校還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多國院校合作,把辦學窗口面向了世界。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并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以教學模擬醫院為基礎,實行“理實一體化”;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康復中心為基地,開展“工學結合”、“校院一體化”;以衛生信息管理平臺建設項目為依托,探索“政校一體化”,有效提升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始終秉承“教以惠生、學以達仁”的辦學理念,以“善教惠生”為核心,打造了呵護生命、敬畏責任的職場文化。同時,堅持“依法治校”,形成了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并積極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成果
目前,學校擁有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和專業各2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吉林省示范專業6個,吉林省特色專業(群)4個,吉林省品牌專業(群)2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5個。組織編寫了國家首套“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培訓系列教材1套(7冊)、國家首套臨床醫學系統整合教材一套(23本)、國家級護理類教改教材一套(23本)、國家級藥學專業教材一套(7本),參與國家各級各類出版社教材編寫累計達百余部。近年來,學校在《中國教育報》、《中國高等教育》等刊物發表多篇有關教學改革的論文。2014年,課題《面向社區培養以崗位勝任力為目標的全科醫生的研究與實踐》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校長期致力于提高服務行業的能力,服務社會的范圍與途徑不斷拓寬。現已成為中國社區衛生服務培訓基地(國家級示范社區)、教育部和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教育部和財政部央財支持的康復醫療技術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民政部緊急救援職業技能培訓定點單位促進中心、國際護士專業水平考試項目協作組織成員、省全科醫學培訓基地、“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培訓中心與基地等多個國家、省市級教學基地,并牽頭組建了“吉林醫藥職業集團”。2014年,學校落成生命科學館,免費對社會開放,學校的生命文化在社會上得到傳承和光大。
學校的發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先后被確定為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首家“大學生生命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14年,學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吉林省模范集體,是吉林省獲得此殊榮的唯一一所高職高專院校。
2、長春中醫藥大學
長春中醫藥大學簡介
長春中醫藥大學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長春中醫學院,2006年更名長春中醫藥大學。歷經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和創新發展,學校形成了“啟古納今,厚德精術”的校訓,形成了“堅持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走學研產結合之路,主動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辦學特色,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授權的辦學層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職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培養高等中醫藥人才的教育體系,已經成為吉林省唯一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理、工、管、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辦學特色和廣泛社會聲譽的省屬重點大學。五十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4萬余名畢業生,校友遍及海內外,為國家和吉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和智力支撐。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院定位
目標定位:建成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在省屬高校優勢突出、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國內一流教學研究型中醫藥大學。
類型定位: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科定位: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理、工、管、文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
層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發展規模定位: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學生穩定在10000人的規模,其中本科生8500人,研究生1500,留學生200人。
人才培養定位: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中醫藥事業培養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應用型為主的高級專門人才。
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吉林,輻射全國,面向世界。
長春中醫藥大學辦學理念
我校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中醫藥高等學府,經過近50年的發展歷程,幾代人辦學經驗的繼承,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積淀和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學校文化,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啟古納今,厚德精術”的辦學理念,集中體現了現代中醫藥教育的發展觀、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體現了傳承與創新的統一和德育與智育的統一。
“啟古納今”,體現了中醫藥事業“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發展思路。“啟古”,就是善于開啟中國古代文化的寶庫,不斷繼承、發現和挖掘古代中醫藥學的精華,重視和遵循傳統中醫藥教育的規律,汲取傳統中醫藥教育的經驗。繼承是發展的前提,強調在系統、完整、充分地繼承中醫藥傳統基礎上,實現更好地發展。“納今”,就是要廣納現代科學技術并根據中醫藥學內部的規律客觀地認識、研究和豐富發展中醫藥學,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專業設置上與時俱進,積極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同時不斷擴大中醫藥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厚德精術”,體現了教育過程和教育目標的統一,體現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統一。“厚德”,就是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師德、醫生的醫德和學生的品德,達到完美的思想境界。“精術”,就是要培養和樹立“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不斷攀登醫學高峰的精神。精研古今中醫藥學及相關現代科學知識,精通教育方法,精熟醫學技能,為人才培養和人類健康服務。
長春中醫藥大學名醫名師
省名中醫
吳崇奇、李一清、南征、于凱成、黃永生、金潤泉、許相文、陳向明、張文泰、趙振昌、范國梁、岳慶范、王之虹、王富春、張紹靈、鄧悅、劉鐵軍、樸志賢、許廣里、張海瑩、周建華、姜喆、宮曉燕、榮大奇、趙文海、趙建軍、蓋國忠、景瑛、魏麗娟、
省教學名師
蘇穎、張大方、王富春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院歷史
學校原名為長春中醫學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為始建于1950年的長春市中醫進修學校。
1962年,吉林省衛生干部學校并入學校;
1970年,學校并入了吉林醫科大學;
1978年,恢復了長春中醫學院建制,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2000年吉林省職工醫科大學和長春中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并入學校;
2006年,獲教育部批準,長春中醫學院更名為長春中醫藥大學;
2002年,長春中醫藥大學凈月校區一期工程勝利竣工,學校主體遷入凈月校區;
2003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十一五”期間,吉林省唯一一所獲得博士授予權的學校,同時也是全國行業唯一一所獲得博士授權的學校;
2004年,學校成為省屬重點高校;
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成績;
2008年,學校與省政府共建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人參研究水平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打造吉林省千億元人參產值,推動健康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009年,中醫學、中藥學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具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位居第7名、第9名;中醫學、中藥學成為博士后流動站,是2009年全國中醫藥院校中唯一一所獲批建設單位;學校附屬醫院成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標志著學校腦病和心病研究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國家名老中醫、中醫急癥學創始人、學校終身教授任繼學榮獲白求恩獎章和“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學校獲得了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標志著學校躋身于國家中西部高校百強行列。
衛校招生>衛校地址>吉林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4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