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辦口腔醫學學校排名榜1:武漢市衛生學校
武漢衛生學校始建于1962年,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湖北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部德育實驗基地,護理專業是教育部首批示范專業,武漢市文明單位標兵,職業教育先進學校。武漢衛生學校是湖北省省級重點中職學校,護理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學校開設有護理、口腔醫學、口腔工藝技術、藥劑、檢驗等十余個專業。
現有注冊學生8000余人,在校學生6300余名,100余個教學班。學校有在崗教職員工180名,專任教師近100名,其中高級講師37名,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52%。教師科研實力強。近年來,有20余名教師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40余名教師60余人次參加教育部、衛生部規劃教材編寫,分別擔任主編、副主編、編者。近年來,學校重點裝備了基護、微機、語音、多媒體、病理、解剖等11個實驗室,其中高標準護教中心與臨床緊密結合,人體全套解剖標本在省衛生中專學校中獨具特色,微機室實現了寬帶聯網。學校食堂環境幽雅,住宿一律實行公寓化管理。
學校教學管理嚴謹。學校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既注重學生思想素質和人格的培養,又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既注重理論教學,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學校學生管理規范。學校實行了三級值日制度,班級量化考評制度,校園半封閉管理制度,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措施得力,管理到位。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以“博學、篤行、仁愛、惠眾”為校訓,形成了“仁愛、和諧、尚美、進取”的校風。實行全日制、公寓化、半封閉式管理。注重將“嚴字當頭”的管理理念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受到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好評。
學校就業渠道暢通。學校與省內外醫療機構、醫藥公司等建立了長期的人才輸送渠道,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護理、中醫康復保健等專業尤為走俏,就業率達98%以上。
武漢市衛生學校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齊安大道
湖北公辦口腔醫學學校排名榜2: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馳名中外的揚子江畔,雄偉壯觀的黃鶴樓南側,始建于1939年,前身為“湖北省立武昌醫院護校”。1999年更名為湖北醫科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經省教育廳首次批準承辦高等職業教育,2000年新武漢大學成立后曾經更名為武漢大學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先后開辦護理、口腔醫學、口腔工藝技術、放射技術、醫學影像、藥學、藥劑、營養、康復醫學、護理美容等專業。其中,護理、口腔專業經省教育廳、省衛生廳評估認定為省級優秀專業。在校生2000余人。長期開設專業為護理、口腔醫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有專任教師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占3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60%。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曾在2004年省醫學職業教育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學院常年聘請武漢大學臨床學院的教授、副教授來校擔任臨床課教學,豐富了臨床教學內容,實踐性強,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馳名中外的揚子江畔,雄偉壯觀的黃鶴樓南側,始建于1939年。學院擁有規范配套的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教中心及校內閉路電視,教室均配備空調和多媒體教學系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學生公寓、食堂、多功能活動室等設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1995年開始承擔原湖北醫科大學高級護理專業的培養,向新加坡選送留學生75人。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先后開辟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華中科大同濟醫院、華中科大協和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等20余所三級甲等醫院為學院的實習基地。 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國外境外相關院校進修、培訓和講學。學院與美國、日本等有關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多次邀請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芬蘭、香港等地專家來校講學和訪問。武漢大學醫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張之洞路7號
湖北公辦口腔醫學學校排名榜3:武漢大學醫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部(原湖北醫科大學)創辦于1943年,是湖北省唯一創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并延存發展的省屬重點高等學校,也是中國高等醫學院校中的老校(民國時期的22所醫科院校)之一。抗戰爆發后,湖北醫藥人才嚴重缺乏,形勢迫切需要恢復高等醫學教育,以便為流亡學生提供繼續就學的機會,為戰后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1941年冬,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應湖北省民政廳熱心于醫學教育人士的誠聘,在留德同學及原省立醫科大學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籌建醫學院。
武漢大學醫學部坐倚珞珈山,環繞東湖水,綠樹成蔭,花香流溢,美輪美奐。
醫學部源于1943年成立的湖北省省立醫學院,先后更名為湖北醫學院(1953年)、湖北醫科大學(1993年)、武漢大學醫學部(2000年)。
醫學部含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HOPE護理學院、職業技術學院、A3實驗室;有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3所三甲附屬醫院,以及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有臨床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口腔醫學(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基礎醫學(五年制、八年制)、預防醫學、醫學檢驗學、藥學、護理學、全球健康等招生專業。目前,醫學部共有在校生6027人。其中,本科生2563人、七年制406人、八年制274人、碩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學生554人。
醫學部有一支教學、醫療、科研水平較高、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1125名教職工具有高級職稱,其中博士生導師203人。中科院院士1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千人計劃”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6人,湖北省“百人計劃”2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全國醫德楷模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中國醫師獎4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5人。
武漢大學醫學部有8個本科專業面向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海外華僑招生。武漢大學醫學部有3個一級學科和43個二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一級學科和21個二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國家重點學科。
醫學部已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近300多項,其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0年)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2003年)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1999年)2項。學部公開編輯出版的醫學刊物有《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中國心臟起博與心電生理雜志》、《微循環學雜志》、《醫學新知雜志》、《數理醫藥學雜志》、《卒中與神經疾病》、《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等。
武漢大學醫學院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15號
湖北公辦口腔醫學學校排名榜4: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于2002年,國家標準代碼:12980,湖北招生代碼:9610,學院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而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是一所以汽車、機電、電子、信息、建筑、醫護、經濟管理等學科門類為主,集普通大、中專及遠程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技術學院。
醫護學院現開設有護理(中外護理就業保障班)、口腔醫學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療美容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醫藥營銷等6個專業,在校學生4218人。已形成普教與成教、專科與本科、高職與中職相結合,層次豐富配套齊全的辦學形式。2006年醫護學院被湖北省高校工委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單位”,2008年被全國“創爭”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全國創爭活動先進班組”稱號。
學院位于隨州市城南新區迎賓大道中段,固定資產總值3.8億元(不含土地重置價值),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000余萬元,館藏圖書總量85萬冊,校內建有生產性實訓基地9個、實驗實訓室57個、校外實習基地65家。學院占地面積1400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完善的辦學條件和良好的教學質量吸引八方學子,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近萬名學生在這里求學深造。學院現有教職員工440人,其中,專任教師266人,高級職稱教師68人。
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專業建設為主線,以師資建設為重心,以課程建設為龍頭,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服務社會經濟為目標,不斷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我國衛生事業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律設立專業培養目標,利用我系實訓中心和各生產實習基地的優勢條件,護理專業積極推行“院校融通,循序漸進,3.1.1.1”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他專業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的獨特人才培養模式。
積極倡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重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職業性和開放性,以實踐課為主線,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驗、實訓、實習環節,使教學與行業崗位工作實行零距離對接。這一改革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完成了由常規型培養到突出職業技能型培養的轉變。
醫護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85人,其中“雙師”素質教師69人,高級職稱教師40人,青年教師具有碩士學歷的24人。常年聘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隨州市中心醫院等教學和醫療一線的專家、教授20余人擔任客座教授,指導和從事專業建設,承擔專業課程的教學、實習指導。
近幾年來,醫護學院教師主參編的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共50多冊,在省級及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20多篇,獲省級科技成果進步獎兩項,隨州市科技進步獎一項,與行業合作開發省級科研課題8項。2008年護理專業被評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9年《康復護理技術》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10年成功申報楚天技能名師教學崗位2個。每年完成全科醫師、全科護士、執業醫師、執業護士等各類培訓達3500余人次。
學院教學設施先進,專業實驗室配套完備、設施齊全。建有護理技能實訓中心及口腔醫學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療美容技術等47個專業實驗室,建筑面積3980㎡,總資產總值達760萬。擁有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河南洛陽正骨醫院等43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6家產學研合作單位,5家校企合作單位。
學院注重社會需求和教學質量,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8年來,已為國家輸送近萬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其中部分已成為醫療單位的業務骨干,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與北京同仁、宣武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武漢同濟、協和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建立了長期的人才供求關系,同時學院培養模式也與國際接軌,截止到2010年9月,已有2名同學在英國就業,11名同學在新加坡就業,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將有30多萬醫護人員的需求,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就業前景。
學院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單位”、“全國首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創建單位”、“湖北省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湖北省平安校園”“湖北省語言文字先進單位”“湖北大中專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位于:湖北省隨州市迎賓大道38號
湖北公辦口腔醫學學校排名榜5: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座落于我國中西結合--湖北省十堰市,是鄂渝陜豫毗鄰地區2600多萬人口分布區域內,以及湖北省唯一獨立設置的國家普通高等醫學院校。 學校成立于1965年,1977年開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校序列,定名為鄖陽醫學院。1995年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過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評估。 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結論。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湖北醫藥學院。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經過4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鄂、豫、陜、渝等省(市)結合部重要的醫學人才培養基地。 目前,學校占地101.64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0.5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1.53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2.6億元(不含附屬醫院)。《湖北醫藥學院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擁有我國中西結合部最大的醫學圖書館,館藏圖書91.45萬冊,配有光盤檢索系統。校園網覆蓋全校,是鄂西北唯一的中國教育科研網城市節點。 學校現有教職工1070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05人;博士130人。教師中有省“百人計劃”和“111工程”人才5人、首屆醫學領軍人才3人、楚天學者13人,碩士生導師134名。建有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7個省級優秀創新團隊。 另有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5人、省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4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78人。40余人(次)獲得國家、省“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設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麻醉學、藥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等13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四大學科門類,包含2個國家特色建設專業、5個省級本科品牌(建設)專業。 建有7門省級精品課程。承擔有2項國家“卓越醫師培養計劃”項目、3項國家和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以及一批省級重大教學研究項目。40多年來,學校已向國家和社會輸送醫學人才5萬余人。 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國、全省同類院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水平。湖北醫藥學院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人民南路30號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邦博爾小編整理的湖北公辦口腔醫學學校排名榜(2025最新)數據內容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衛校招生>衛校問答>湖北
手機版:http://m.scweixiao.com/news/show-149838.html